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望三清

三清山走向世界

申遗成功了,三清山从深闺走向了世界。这对三清山来说,是新的“高度”,更是新的起点,同时也对三清山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然遗产是自然的杰作,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再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一旦破坏将永远不可再生。《世界遗产公约》特别强调要保护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其不受任何破坏。世界各地的许多世界遗产地,在申遗上都存在太多的功利性。一旦成功,便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从而使得申遗成功之日,便是黄牌警告之时。作为三清山这份世界遗产的呵护者,我们该如何实现保护和管理的同步升级呢?

  当务之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保护规划》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保护管理条列》。按照“保护第一”原则,采取分区保护与分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三清山世界遗产地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地段详细规划、节点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和区域类、分区类、单体类、专项类四种类型在内的完整规划体系。要依据规划,制定严格的制度规定,全面实现景区的依法保护、依法管理和依法建设。

  从三清山目前的配套服务设施看,离世界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要求还有距离,许多基础设施仍在完善中,一、二、三级服务区的建设都在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排除功利性影响,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规划》进行,杜绝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出现。景区发展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决不能突破《保护管理条例》的红线。

  “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三清山在过去的保护、管理中,有许多做法是十分成功有效的。我们在坚持自己成功做法的同时,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和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办法。

  旅游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旅游产品和品牌的竞争。世界遗产是世界级景区的标志性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游客数量的急剧上升。作为世界遗产地,过多的游客必然会给遗产带来破坏。因此,新的形势对三清山的管理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使三清山的保护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相一致。

  资源保护得越好,景区发展的潜力就越大,群众得到长远的实惠就越多。三清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是宝贵的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和《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要求,用心去呵护,全力去保护。三清山的管理职能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景区资源保护与监管上,完善各类保护管理规划,加强培训和教育,使保护理念深入景区的学校、社区、驻山企业、每一位群众和干部职工。同时,要加快各类保护设施的建设进程,完善数字化景区建设和管理,积极构建景区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动态、高效的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增强资源保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对讲解员、保洁员、轿夫等一线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游客和辖区群众参与景区保护。辖区内的乡镇、办事处要把资源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引导群众转变“靠山吃山”观念,转变就业和发展方式,共同为保护三清山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姜迪飞 张 钦)

望三清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