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三清山游记

月夜三清山

作者:陈世旭
多年前到三清山的第一个夜晚,我是被月光惊醒的。

是一家野店。茅草棚屋结在爬满藤萝的岩石下面。应该是在半夜以后。挂在床头的铁丝扭的烛台,一小截烛头的微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月光从四面八方倾泻进来,满屋子光影斑驳陆离。屋后岩下的流泉格外地响亮,似乎是对月光的呼应。
竹片搭的睡床,乡下粗硬的土布被子,用米汁浆过,散发出阳光的气息,隔绝了山里深重的寒气,温暖而舒适。但是,这样的月夜,岂可安卧?
轻轻移开支撑在门后的树棍,我悄然走出。
下午徒步上山时,大山被烟雨吞没。而现在,晴空如洗。一轮满月,以一种生命本源的洁白与素净,盈盈地浮在山峦上深邃的天宇,带着九天风露,遍洒如海苍山。几乎感觉不到的夜风,在满山浓密的树林上滑过,树林似乎凝然不动,而峡谷却悠悠蒸腾起淡淡的雾岚,曼妙而轻柔的波动,给壁立万仞的连绵山岭带来如许轻灵。月色洗涤了山上的天空,也洗涤了地上的群峰。
千百斯年,咏月的诗人无以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因其澄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溶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月亮,而是千年诗赋的烂漫华章。不知道是月亮让诗歌光芒万丈,还是诗歌让月亮直入魂魄。月亮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悲苦幽怨的心灵,孤寂飘零的生涯。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便涌起强烈的归宿情怀。
峰巅之上,天离得很近,月离得很近,星离得很近,皆似举手可触。除我之外,再不见人影在地,与我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也无人叹息:“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月夜不只是诗人的世界,也是哲人的世界。
三清山地质变化凡14亿年,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花岗岩峰林。海拔近两千米的玉京、玉华、玉虚三山列坐群山之巅,俨然道家玉清、上清、太清三帝。最瑰玮绝特的是女神峰:一个栩栩如生的美丽女性倚天而坐。其前不远的峡谷,一柱万丈巨石形同巨蟒,拔地而起,一如坚挺雄性。
在清冷的无边月色大气磅礴的笼罩中,惟妙惟肖的三清帝和女神,一派神圣安详。
自晋朝葛洪开山,三清山被历代道家视作圣境,素所谓“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古来置景缀点,摩崖刻石,皆按先天八卦布局,遂成道教人文之大观。现存的三清道观遗迹,巨石罗列,浑朴端庄,不难想见当年规模,不难想见有过多少虔信者终生盘桓于此,形体御风而独立,精神飘然而飞行,抛弃“物化”而融于自然。
道家之宗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描绘了他哲学理想的最高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这与造化在三清山留下的杰作真是出奇惊人的契合。真不知是《庄子》图解了三清山女神峰与,还是三清山女神峰预兆了《庄子》与!

大鹏从“北溟”起飞,欲至“南溟”,亦即庄子学说的起点“无何有之乡”,其抵达的终点“南溟”,便是“藐姑射之山”。

姑射之山在何处?庄子说是“汾水之阳”,今山西境。而《山海经·东山经》说的是“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依此说,姑射山应该在东南一带。《山海经·海内北经》又说:“列姑射在海河州中。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也说:“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今人据此而推测“列姑射山”似在日本或菲律宾。

事实上,《庄子》,寓言而已,亦幻亦真,幻者其形,真者其神。以我观之,若将三清山万丈直立的蟒形巨岩作世俗欲望的联想,则三清山女神便无妨视作射姑山真人的化身!人之所谓修炼,便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射姑山真人,无所谓男女,不过是一个“绰约若处子”的精神载体。其腾云气,饮甘露,不食人间烟火,来无影,去无踪,入火出水。庄子以“至人”、“神人”名之。世人自应作形而上理解:超越现实,在任何状况下都让自己不受任何羁绊,做真正的自己。这方是庄子主張的本来面目。

至人并非神仙。卸下神秘的外衣,至人其实是通晓万物本性、顺应自然变化的达道之人。所需的只是忘怀世俗利害得失荣辱毁誉,褒贬由人,俯仰随我。至人并不远离尘世,而是生活在人群当中,唯其精神游离于俗世,在高妙玄远的境界徜徉。内心恬淡,虚怀澄明,不但精神自由,处世也游刃有余,不为物役。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胸怀自会变得宽广,心灵自会变得澄明,精神也自能获得超然物外,怡然自适的逍遥。

庄子的逍遥理论是一种伟大哲学的起点。作为一个睿智的东方哲人,他以走向逍遥超越人生的痛苦。当人超越了个体,将小我融入宇宙,当人从九万里的高度俯视人间,人生的苦难也就如尘埃消融在茫茫宇宙之中。

庄子的人生哲学源于对人生悲情的体验和由此而来的孤绝,这孤绝是其对精神尊严的固执。这使他无法与世俗妥协。
庄子,一个哀伤而高傲的精神贵族!承担着俗世的全部悲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动,就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人们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尊严。

所有这些,便是我从三清山女神峰读到的全部意义。

可惜的是即便欣赏庄子文采的人,也未必都理解庄子的痛苦。

三清山有升天石。游人多热衷其台阶的“连升三级”,以为摄取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殊不知“升天”的最大意义恰恰是世俗缧绁的解脱。

三清山又有仙人指路石,高耸在森然葳蕤的古木丛中: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面对人生的忧患指点精神超越之路,在现实物质世界辟出一个大光明的精神领域。

三清山,堪称中国经典哲学的一本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完美教科书。

三清山是坦荡的,没有半点浮华;三清山是明澈的,没有丝毫尘埃;三清山的明月和坚岩,透着人世本来的意义。总会有人懂得那淡淡的朦胧。朗月之清清,清我心。三清山那一片峰峦绵延如云,在起伏俯仰之间,送我到精神辉煌的顶点。

此夜为我而晴,此月为我而明。青黛色的天空下面,广阔与悠远,静美与神秘,深邃与博大,令心灵震颤。放眼极目,月下峰无数,没有绚丽斑斓的色彩,只有简约持重的线条。纷繁的思绪变得简单而清晰,封闭的心里所有的滞重烟消云散。时间就此停止,记忆从此封存。

这该是涤荡心灵的地方,是一生想停留的地方。啜饮三清月色,凝望三清奇峰,凡俗的心,交付在天地之间,一任逍遥,翩然飞扬,还我天真,恍如遁入另一方世界,冥冥中知“我”是谁?

一个渺小卑微的俗物,能为明月与高山一样的哲思所浸染,不至在卑琐、庸俗的泥淖中挣扎而不能自拔,果真如此,何须奢求更多?我一无长物,能面对挚友般的三清山月色与峰影,已够满足——哪怕这是我惟一的财富。

夜气渐凛冽。风虽寒但不致侵骨,人虽孤独并不萧瑟。在充满隐喻的三清山月色波动的夜晚,踏着月光的去路,便是踏上大自在的坦途。无须回首来路,无须强求遗忘,逝去的日子,无须再被忆起。三清山此夜的昭示,便该是我理解人生的唯一方式。

四顾寂寥。想象中有一羽化之士,飘然而过我,惊而视之,不见其所终。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月不语,自有光辉;山不语,自有巍峨;天不语,自有高远;地不语,自有广博;人不语,自有境界。

三清山,让我在苍茫的大千世界,获得一分清醒和超然。

2008年7月6日 三清山归后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