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三清山游记

【云端花开】走进三清山,不想把家还

         有是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一个多年的梦想,一个长久的渴望,想到三清山去看一看,看看人间仙境的风光。一路太多的奇观,一路不住地惊叹,亿年沧海桑田的变幻,成就百里壮观的画廊。爱上三清 恋上三清,三清处处是美景,恋上三清 爱上三清,三清巍巍动我心!        很多次看到关于三清山的美图美文,那一张张云雾缭绕、如诗如画的照片,始终吸引着我。到三清、拍三清,这一次,几年来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P1】从玉山南火车站,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达到三清山脚下,乘坐8分钟左右的缆车,再爬山三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与世隔绝”的三清宫。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却又是一个美妙而欣喜的过程。

  

  【P2】为了拍日出日落,我们不得不背负约40斤的相机设备,还有水、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在如此负重的情况下,还要承受一天10多公里的爬山路程,身体的疲惫可想而知。山顶还没有宾馆,唯一可供我们歇脚的只有一个三清福地管理站。有限的房间与零星的帐篷,便成了我们过夜的去处。

  

  【P3】我们是幸运的,凌晨三点多起床,虽然没等来理想的日出,却看到了唯美的晨雾。从日出前的蓝色,到日出时的金色,再到日出后的白色,那一层薄薄的晨雾,就像是一层巨大的纱巾笼罩着此起彼伏的山峦,有一种亦幻亦真的朦胧美。

  

  【P4】连绵不绝的山峰,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P5】天空较为通透,连很远的灵山都露出了山尖,四周都被云雾包围着,看上去好像海市蜃楼。据当地摄影爱好者说,这种情况即使是在空气通透的三清山,也是不多见的。

  

  【P6】

  

  【P7】雨雾天气在三清山是常见的。雨雾中观景虽然有些模糊,然雨中雾里即景却别有一番情趣。雨大时,透过雨帘看山,朦朦胧胧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山峰含糊,轮廓却粗犷;雨小时,雾气飞袭弥漫山头,山峰或被盖脸或被遮腰,盖脸如犹抱琵琶更显其妩媚,遮腰则腰带飘忽尤感其隽秀;雨停时,山岩古树虬松碧净无染,格外清新,奇石任人遐想,翠峰则秀色可餐。难怪散文家秦牧称三清山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坐在缆车上,俯视,深壑森森林木给大地盖上一层厚厚的绿被,涧底顽石交迭,飞奔而下的急流被激起翻卷的浪花,咆哮着往下跌落;仰望,奇峰屹立,山石俏丽,悬崖上长出的直挺挺的松树犹如山花斜插在峭岩边,山石因此刚中寓柔。我们足不着地,一路风送雾伴,登上了海拔千余米的三清山。

  

  【P21】司春女神位于南清园东北部,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山体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少女,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亿万年来,女神端坐山峰,默然注视芸芸众生,神态祥和。传说女神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因而称之为“司春女神”。

  

  【P22】陈运和以诗赞其身:“女神从三清山下采药老人家走来,到如今这位置已多久查无记载,但百姓确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受玉帝盛怒终落入玉台。雨淋日晒,变为说不出话的石人再没法动弹,更使吐不尽情的后辈会时常缅怀”。

  

  【P23】

  

  【P24】巨蟒出山,位于南清园游步道东北关口、距金沙索道上站上方1200来米,与女神峰相峙而立,为三清山标志性景观、三大绝景之一。犹如陈运和的诗所写:“一条巨蟒出山正扑向稀世奇景,却被女神用长藤勒成难以动弹的石形”。

  

  【P25】巨蟒出山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峰身上有数道横断裂痕,但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顶部扁平,颈部稍细,最细处直径约7米,状极突兀,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在海拔约1200米的深山幽谷中一瘦奇石峰横空出世,如擎天玉柱昂首屹立,扶摇直上,耸入云端。

  

  【P26】垂直高度128米,峰端略粗形似蟒头,峰腰纤细有若蛇身,云飞雾绕之时,蟒头窜动,蛇身微摇,形似一条巨大蟒龙,吞云吐雾,撼天动地,破地出山,昂然挺拔,直欲腾空冲天而去,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