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三清山新闻三清山热议望三清望仙谷婺源篁岭葛仙村上饶旅游动态江西旅游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三清山新闻

镶嵌在华东大地的璀璨明珠

杨沙鸥介绍,所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都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三清山在三个方面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是独特的自然景观美,花岗岩峰林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三清山独特的自然美。一位波兰教授甚至说,几乎没有地方能与自然、雄伟壮丽的三清山匹敌。其次在地质地貌方面,三清山处于华夏和扬子两大板块的结合带中段,它的地层拥有地球10亿多年的地质历史纪录;在地貌景观方面,三清山拥有峰峦、峰墙、峰柱、石芽、石林等景观,类型非常全。
 
 
 
一位美国地质学家认为,三清山是花岗岩地貌的博物馆。第三是生物多样性,三清山保存有大量的古老子遗植物,拥有古老植物68个属,占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总量的72%,濒危植物23种,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是三清山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方面一个突出魅力。

  申遗之路保护之路

  提到申遗的历程,杨沙鸥说,2005年三清山启动申报工作,今年1月30日,三清山成为由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申报2008年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世界遗产中心将在9月份派IUCN相关专家到三清山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将依据实地考察和对申报资料的审阅,向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专家评估报告。明年4月份,由21名成员国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根据IUCN的评审报告决定是否进行推荐,最终在明年6月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表决。

  杨沙鸥介绍,对申遗最初的理解很简单,但随着申报工作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对三清山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才是更有价值的目标。随着国内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三清山的自然资源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杨沙鸥说,世界自然遗产地只有163处,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所以更有责任和义务把三清山保护好。

  整治环境改变现状

  杨沙鸥说,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出“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把游览区和服务区进行分离,使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截至目前已整治山上宾馆12家,并在山下建立了服务区。另一方面,还通过立法和调整区域整体行政区划来对三清山进行长期保护,过去三清山只管辖了156平方公里的范围,去年上饶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把三清山周边的7个行政村全部划归三清山管委会管理,同时把周边4个乡镇作为三清山风景区的缓冲区,现在风景区的面积达到756平方公里。在景区建设方面,对珍稀植物进行挂牌保护,避开植物修建景区栈道,使景观设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启动社区保护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引导原住民使用沼气,扩大公益林面积,招收村民到景区工作,动员各种力量参与三清山的保护。

  杨沙鸥介绍,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的开始。去年三清山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80万人次,今年将突破100万人次,客流量的高速增长和景区服务设施的滞后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景区已经开始加大投入,通过新建索道和开发其他景区景点,扩大景区容量,改善服务与供求关系。一条速度更快、载客量更大的东部索道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客流进行引导,现在的客流主要集中在节假日,三清山以往吸引的周边游客较多,属于区域性市场,游客时间较集中,目前正在朝全国性市场转变,希望通过引导客流分布来改变这种状况。

  保护胜于开发

  面对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杨沙鸥说,没有开发也就无法发展旅游,但如果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资源的持续发展与利用将会受到影响,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我们提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重于开发的原则。拆除核心景区与游览无关的设施,把服务设施安置在山下,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实行规划先行,力求节约用地,对各种设施建设进行严格控制,服务区开发按照适度原则,以保证原生态环境。

  杨沙鸥介绍,随着三清山知名度的提升,游客量也将更进一步的增长,三清山将坚持“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对核心区的规划将继续强化保护和适度开发,增强与附近兄弟景区的联动,开展区域性合作,将更多的设施向周边地区扩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文化方面,将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渗透到三清山的旅游中,增加三清山的魅力。

  杨沙鸥最后说,申遗只是三清山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和长久的保护,三清山今后的保护与建设之路更长。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工作的开展,三清山必将成为镶嵌在华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光芒。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