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三清山道教>> 道教人物

三清道教中兴者竟是浙江人

    前不久,我陪北京来的几位朋友同赴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名山——三清山,在三清山北麓三清宫的东南松竹掩映之中,发现一座十分雄伟壮丽的古代陵园。在进入陵园的路口,竖着一块题为“詹碧云墓”的标识牌,上面最后一行汉字赫然写着:詹碧云,又名詹本山,今浙江常山人,明全真派道士,内丹学派。这一意外发现让我感到十分吃惊。很显然,这一堪称豪华的陵墓的主人是个叫“詹碧云”的常山人。  詹姓确实是常山的一大姓氏,常山俗话即有:“徐占半边,詹占一角”的说法,意思是姓“徐”的人占了常山一半,姓“詹”的人占了常山的一只角。詹碧云何许人也?陵墓造得如此气派,身份肯定非同凡响。我虽孤陋寡闻,但在我的印象中,常山历史上似乎没有听说过有“詹碧云”的名人,我也曾猎及几个年代的《常山县志》,但好象也没记起有个叫“詹碧云”的人,而且还是全真派的道士。

    我又仔细阅读牌上的文字:“詹碧云墓。处八卦方位东南“巽”位,背靠九龙山东延的“腾冈”。形制略同王祜墓,但规格和规模都超过了王墓。墓地座山立向北偏东(南偏西)约76°,前陵后寝,前后高低五重,高差13.25米;面阔7.4米,纵长25米,全部为花岗岩石结构,建设面积约185平方米。墓前正中辟门阙,左右连接厚墙,有汉唐遗风。”

    我虽对古代墓葬形制缺少研究,但也能够体会到这一陵墓规模的宏大和建筑设计的考究。我对这个早已被常山遗忘的五百年前的“常山老乡”充满了好奇,便决定进入陵园去看个究竟。走了十多级台阶,便到了陵园石门,只见石门上刻着十个字,字迹斑驳,依稀可辨认出“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进入石门后,尽管我对这座陵墓的气派已有充分的估计,但它真的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让我感到震惊。墓依山势建筑,前后四进院式,前陵后寝,共有五层,每层以石栏相隔,栏柱上雕有雌雄石狮,雌狮怀抱幼狮,雄狮脚踩圆球。冢顶有座石塔,石塔分上中下三层,上段为七层六角密檐塔身及塔顶,中段为腰鼓形,下段为双层环形基座,石塔正面神龛内是墓主詹碧云石像。整座陵园全用花岗岩彻成,气势恢宏,结构严谨,雕刻精致,风格别致,隐隐有皇家气派。堪称是三清山除三清宫外规模最为宏大的古代建筑。死后能造陵、供塔,寻常人享受其一已是不容易,詹碧云道长竟能两者共有,几乎可以断定,这个五百年前的常山人,定然是对三清山有着非凡意义的重要人物。       

    这时候,三清山秀美的景色已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的心境早已被这个古代杰出的常山人带给我的惊奇所占据,使一查真相的心情变得十分迫切。

 
特殊的地位:常山籍道士詹碧云是三清山道教的总设计师

   回到常山后,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常山县志》进行查寻,但未能找到有关“詹碧云”的记载,或许詹碧云属僧人道士身份,方外之人不能或不屑入志吧。我又在网上进行查寻,发现网上有关“常山 詹碧云”的资料竟有近千条之多,这让我有点喜出望外。通过多方查找研究,我终于弄清了詹碧云这个常山籍全真派道士死后受到如此崇高礼遇的缘由。

    其一:是詹碧云主持修建了三清宫。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成为道家洞天福地,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但自唐宋后,三清山的道观因年久失修而逐渐荒废。延至明景泰年间,丹鼎派(讲究修身养性,炼丹吃药的道教宗派)道士王祜家境比较殷实,欲重修三清宫,弘扬道教文化,并得到族人的支持,所筹之钱粮远远超出了按原制重修的预算,便决定扩大道观的规模。为了保证重建三清宫的质量和层次,王祜赴浙江常山请来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全真教内丹学派道士詹碧云,由他全权进行重新规划,增其旧制。詹碧云看到三清山秀丽奇绝、景色清幽,心里便萌生了死后要葬在三清山上的想法。他欣然接受了王祜的委托,提出新建的三清宫总体布局规划形要同“八卦太极图”,即以三清宫为中心(无极),前后二殿象征阴阳两极(太极),围绕此中心的各景点建筑向四面八方辐射全山,按八卦方位营建八大道教建筑。           

    此工程于景泰七年(1456)动工,逾三年而告竣。此工程依山布景,沿山铺道,遇水架桥,凿岩造像,工程浩大,气势恢宏,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结合得非常和谐生动,展示出浓郁的道教神秘色彩,其“先天八卦”的建筑格局更为全国名山所罕见,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自此三清宫香火不断,成为道教文化渊源显胜,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盛誉,成为千百年来道教人士必访之地。

    其次:詹碧云担任三清宫住持,弘扬道教达40余年。三清宫重建工程完工后,身为开山之祖的王祜道长,对浙江常山全真道士詹碧云由衷地佩服和崇敬,同时深感詹碧云的道行修为比自己更深,为使三清宫道教事业不断发扬光大,王祜便诚恳邀请詹碧云在三清宫任住持,以开创三清山道教事业。《道教大辞典》上说,詹碧云,全真道士,浙江常山人,道骨仙风,超凡脱俗。明代景泰年间,詹碧云上山主持三清宫庙务,使其山中道教达到鼎盛阶段,后逐渐成为江西道教名山之一。詹碧云主持三清宫40余年,可以说把毕生精力献给三清山,深得王祜的信任和信徒香客的热爱。

    第三,詹碧云对三清山道教事业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三清山道教派别原本是王祜的丹鼎派,但詹碧云是浙江常山全真教内丹学派道士,内丹学追求人与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同道一体化的境界,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詹碧云主持三清宫长达40多年,内丹学派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如三清宫周围的八大建筑,都以丹炉为中心,按《易经》先天八卦方位一一对应排列。这就是道教内丹学派取“人体小宇宙以对应自然大宇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道教建筑上的反映。“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三清宫门柱上石刻的对子,暗示着三清山道法的高深。

     尽管三清山主要由王祜出资筹建,但整个三清山建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主要是由浙江常山全真道士詹碧云来完成的。若没有詹碧云对道教真谛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不可能规划设计出新的三清宫。何况对讲究出世修行的道家来说,钱财再多也是俗世身外之物,不能与修行得道本身相比。相传,詹碧云所选的墓地,正好是王枯早已看中的,但由于詹公的功绩高于自己,王枯只好让给他。王祜墓的布局结构和风格样式与詹碧云墓虽然差不多,但规模小得多,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詹碧云在三清山地位的尊崇。

    詹碧云道长仙逝后,门徒们为了表达敬仰之情,专门为他建了豪华墓茔,成为三清福地一景。据后人分析,詹碧云的陵墓建筑风格竟与明太祖皇孝陵十分相似,因而有人据此推测詹碧云可能是明代“靖难之役”后离奇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火文)陵墓,但被专家所否定。詹碧云崇尚竹的高尚,幻想着自己的白骨如青竹,《抱朴子.论仙》亦曾云,“列仙之人盈乎竹素”,因此以“藏竹之所”为其灵魂清净驻所,是符合道教惯例的,这也许就是詹碧云墓称为“藏竹之所”的由来。

    在三清宫,我发现各方方士云集悟道,更引来了众多的香客慕名而来。许多方士和香客到了“詹碧云藏竹之所”,都会无比虔诚地进去顶礼膜拜,足见詹碧云首长在后人心目中的尊崇。 
由是观之,詹碧云对道教之于三清山,犹如唐代鉴真大师于佛教之于日本,意大利马可·波罗对东方文明传播之于西欧,白求恩对中国反法西斯之于加拿大,达摩祖师对禅宗之于少林寺,张三丰对道教之于武当山,其功能可谓不可限量。也许对五百年前的詹碧云来说,他规划建造三清宫,弘扬道教文化,是纯粹的宗教行为,想必不可能与现世之提升三清山知名度、发展旅游产业相关联。但就当今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时代追求而言,詹碧云创建的三清宫及其道教事业,的确成为三清山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算是古代浙江常山人为三清山在当前名扬海内外作出一点意外的贡献吧!这也许是詹碧云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