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三清山道教>> 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要义

养生调摄,指中华道家在日常生活之中所奉行的修身之道,大概包括立身处世、四时调摄、茶汤饮食、房事宜忌、情志调节等内容。
在南齐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第六》中,论及房事?忌说:“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匝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坠。天地有阴阳,阴阳人所贵,贵之合于道,但当慎无费。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苟能节宣其道,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暮食无饱:一月之忌,暮饮无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养之不复。终身之忌暮须护?。采女问彭祖:人年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尔否?彭祖曰:不然!男不欲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而大佳,然而万无一焉。有强欲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又欲令?未感动阳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摇动令其强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阴?,阴?推之,须臾自强。强而用之,务令迟速。精动而止,闭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告诫人们在房事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如丘处机所撰《颐身集?摄生消息论》中《春季摄生消息》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肝,以养脾?。……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弱骨疏,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可见其对于季节调摄的讲究,已经非常细致。
丘处机在书中还有四句重要的道家养生口诀,读者可以记取,其诀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即午后三至五点钟)后饭。”
明代百岁道人冷谦起敬在《修龄要旨?起居调摄》中讲述养生之道说:“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笔者按:此处所云“先醒心后醒眼”之顺序,与陈抟祖师《睡答》中所传“先醒目后醒心”相左,各存其说可也),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顺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而宜多搓,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久视伤神,久听伤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气滞。著湿衣汗衣,令人生疮。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向北卧,头边勿安火炉。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脚直而伸。昼夜起卧,乐在其中矣。”
中华道家在养生调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歌诀,早已和中华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千年流传,广为人知。如“口开神?散,舌动是非生。”“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静处养?,闹处炼神。”“生于何处,死于何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等。
    相关文章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