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凌晨三点半,导游将我们从睡梦中叫起,没吃早点,我们就赶往三清山脚下。此时 坐索道的游客不多,我们仅仅排了20几分钟就过索道了。心中对导游说的人怎么多、怎么难排队不以为然,想着这么早起来好冤哦,想着把孩子梦乡里拉起来,更是 心疼起来。在三清山大约玩了3、4个小时,我们重新又回去坐索道返回,这次我们一等就是2个小时,黑压压的人群拥挤在一起,空气变得浑浊起来。孩子被蒙得说透不过气了,我只好将其抱着,真是累得腰酸背疼。这才领会导游所言不虚哦,若早上过来就让我们这样排2个小时的队,我想游玩得兴致早就被磨光了。后来还真听说了有个团队不听导游的话,结果起来迟了,排了3个小时的队还轮不到,于是不耐烦了,说那还是自己爬山吧,结果等爬到目的地,没玩三分之一的旅程就受不了,回转了。我因为这趟旅游,真正悟到了“一日之际在于晨”“和时间赛跑”。哈哈!
2、三清山的道路不算陡峭,但是石阶很多。这对只有6岁瘦小的女儿是个挑战。如果让她坐轿子上山,我和她都省力,但我想我带她出来的目的,原本就是想让她锻炼的。于是我鼓励孩子自己走。
一路上,我们母女经常被落到最后面。我指点着孩子观察周围的风景,女儿的语言很丰富,对各种山峰的造型也有自己的说法,她最开心的是见到山上的积雪,边拿起木棒敲打,边喊好玩好玩!平阶中的偶尔一个大脚板印记,让她想起夏天的“大脚板冰激凌”。茫茫云海,让大人们发出“好美”的赞叹。女儿却说:那是纯洁的白雪在天空游玩,他们和山峰在玩捉迷藏!在到达山顶的最高峰时,女儿说:我成了天上的小仙女了!我笑了:真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女儿成了我眼里最亮丽的风光!她终于一路抱抱走走上来了!一路上几乎每个见到她的游人都会说:哟,小姑娘,你好棒哦!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她竖起大拇指:小姑娘,你好可爱!真厉害!甚至有游客要她与他们一起拍照的!
到达南清园景区一线天的时候,女儿终于带着哭腔说:妈妈,我实在走不动了!我相信她说的是真话,连我自己都已经感觉很累了。这一线天299个阶梯,导游说意为“爱久久”。这个阶梯是一路中最陡峭的阶梯,我思忖着这时喊轿子已经晚了,因为身边没看到一架,我咬咬牙:来,妈妈背你下来!我于是背上了孩子,一手拄着木棒为拐杖,一手抓着铁链一步一步的往下挪动。迎面的游人纷纷给我让道,一些游客说:母爱的力量啊!同事们在我前后围起来,护着我下来。他们后来说,看着真是太惊险了!
这次的游三清山,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那节省了的500元轿子费;对于女儿来说,我想她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路人们的赞扬!
3、关于三清山的美景,网络里有许多的美文。我将自己在UC里读过的一篇文章转载,作为对三清山美景的回忆。
绝景在三清 作者:黄杨树
大凡道家总是与虚虚幻幻的仙气相连,筑其观宇也尽择充满山清水秀之灵气、远离嘈杂之樊篱的山野之间。朝可迎霞光漫溢的日出,晚可视绯色一片的云海。久而久之,仙与道成了一体,仙道之誉似乎成了人间凡夫俗子们的众烁之辞。
得玉清、上清、太清之道家仙气于一身的闽东北三清山亦真有世间少有的虚幻漂渺之灵气和清秀婉约、雄伟魄丽之山魂。古来传诵更多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踏着先道们的旅痕,用眼球、用心声去采集三清山之奇崛、三清山之秀丽,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如三个安详的老道端坐在茫茫云海之下,高凌云汉,清绝尘嚣,更觉不妄之行,黄山过后还有风骚。
一路风尘,似是开着玩笑,总不见传说中的那一座令人心弛的山峰。开过铁道兵首长专车的司机不停的述说着三清山的秀、三清山的奇、三清山的故事,把个三清山说的比黄山、武夷山还要神奇。离玉山县城越来越远,可神龙总是见首不见尾,三清山还是隐藏在群山中,愈发吊足了观山的欲望,增添了许多遐想。
过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崎岖的山路将经过了一天一夜劳累的我颠的昏昏欲睡。“看,前面就是三清山。”随着司机的呼叫,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急急的放眼望去,“呀,真美啊。”只见绿绿的玉京峰率着玉虚、玉华等兄弟姐妹高高地坐在群山逶迤之中,碧碧的蓝天下飘着一束束莲花般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群山翠翠的,泛着浅浅的金光,顺着最高的山峰垂下一串流淌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晕,错落有致的山峰如同一扇经工匠们细细雕作过的屏风。
滑过了号称中国第一长度的索道,打开缆车边门,落在了海拔1000多米高的梯云岭上,只见一座高高的山峰似好客的老道静静地立在山的一侧,把无尽的玄机留给了来者。拽着老道的衣裾,扶着清新的山风,转过身,背对山峰,向远远的前方眺望,群山如一幅巨大的画屏,高低起伏,绿色婆娑。情不自禁地狠狠扯上具有浓郁兵味的粗喉,漫山震荡,真应了那位老人的话:无限风光在险峰。
牵着渐成绯色的阳光,踏着架设在1400多米高的栈桥上,探寻为三清人所叹许的西海风光。深邃的山谷如同经过石匠们斧作过的一样,呈现出一溜溜深深的峭壁,或有飞石兀立,或有翠松嬉闹。翠得发黑的黄山松张着毛茸茸的松针或耸立在崖上,或攀爬在峭壁上。有的如戏水蛟龙,从峰顶探向深谷;有的如充满灵气的仙道稳稳地挺立在窄小的峰顶平台上。在这里,黄山上被称为奇松的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比比皆是,有的结成团队,鳞次栉比;有的傲然挺立,独霸一方;有的热拥厚抱情愫绵绵……看着那松,瞧着那峰,忘情处疑为又上了黄山。
移步移景,峰看不够,松看不够,太阳到了这里也不再强烈、刺眼,如同一个未出阁的乡村少女躲在峰峦之中,扯出一块染着深红和金黄色的丝巾,包裹着圆圆的脸蛋,特别的柔顺。俯身向山崖下望去,松是翠的,山是绿的,山际间飘浮的云彩更是诱发着几许神奇。随着荡漾着的山风,思绪也跟着浮云飘动,在水泥森林里束缚已久的麻木似乎有了一点复苏,大口的向外呼,大口的向内吸,站在充满了中国式写意的山水泼墨画前,肺腑顿觉宽广了许多。
思绪在云霞中游动,脚步被栈道牵引着向前延伸……忽然间,不知从何处闪出的白雾如京戏武生翻着筋斗滚滚而来,刚刚还红得耀眼、红得艳丽的云彩顿时被淹没在一片白色之中,栈桥隐隐约约、山峰隐隐约约、不远处的道观也是隐隐约约的,愈发将个三清山泼得虚幻和神奇。天缥缥缈缈,人踩在莲花般的云雾里也显得缥缥缈缈,先道们和大自然一起布起了道,推着山风、推着云雾在山谷里揉来揉去,忽而拉开屏幕,忽而又大幕紧闭,栈桥在浓浓白雾中如同一座轻轻晃动的云梯,将思绪引上了仙境。
白雾和彩云你来我往的交替着,山峰和苍松面对着虚无和缥缈依旧像一个虔诚的老道静静的端坐在云之下、雾之中。抚摩着虚虚幻幻的三清山西海云雾,想着散文家秦牧先生“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的赞誉,参悟着道家的灵性,“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思绪如潮水一样泛滥……
彩色的云在缥缈中徐徐退去,十分温顺的太阳沉入在山谷里尽情享受着山风的沐浴。想着明日还需踏着晨曦,穿越丛林,探访隐藏于南清园景区的司春女神和出山的巨蟒及馥郁氤氲的千年杜鹃,我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继续前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