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趣谈三清三清山道教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名人名言神话传说三清山游记三清山生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三清山文化>> 神话传说

三清山传奇故事之王祜与詹碧云(建文帝)

编者按:

悠悠青山话历史,潺潺流水哺佳人。昄大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名人众多。其中杰出代表有:宋代精通天文地理的勘舆学家傅伯通;献《皇极元元集》于元世祖的训诂学家、哲学家傅立;明代重建三清宫、开发三清山的王祜等。宋、元、明代进士有李钦、傅伯通、程坦、程中正、王渭、程潜、程时彦、傅贵全、程崧等。明、清代有举人李江、李珊、李洪、程洸、舒朴、傅赤、王运隆、李锡圭等。历代创办书院,宋代持盛。王渭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在港首新村创办南山书院;李思正于宋末在昄大创办靖翁书院。据《旧县志》记载,元代14都人傅立建“初庵书院,以惠后学”;13都人黄棠,“官本县教谕,督建书院,教养人材,文风丕振”;清代13都人李三阳,“建塾延师,多所成就”。

今天,我们推出“说不完的昄大故事”系列报道之一王祜与詹碧云(建文帝)的故事,开启探寻秘境昄大历史文化之旅,以此回顾昄大历史文化脉络,揭开昄大神秘的面纱……接下来,不妨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王祜与詹碧云(建文帝)的故事

詹碧云,常山全真道士,相传为安徽亳州人,明景泰年间受王祜邀请,来三清山居观修行,协助王祜开山治观,逝世后,王氏以其协助创建三清道境的功绩,葬于“螣冈”。

王祜——(1423~1515)(祜原作祐,因避明孝宗朱祐樘讳,改作祜),又名王赵祜,字永祦,号帽峰,道号费隐,又号颐乐翁,王霖裔孙。德兴延溪(今昄大村早禾田)人,明代道士。自幼风清貌骨,以诗书自娱,而立之年则寄情山水,潜心修道。

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璁在滁州(今安徽滁县)经商。詹碧云常到王璁经商之处,见王璁为人洒落,襟怀宽广,便与他交谈甚欢,不忍离去,逗留数天。王璁了解到詹碧云的经历与品性,便归告于父王祜。王祜曰:“少华鼎新,余正虑住持无人,汝其于予请。”王璁秉承父命,拜谒詹碧云,敦请詹碧云上山,詹碧云欣然与王璁一同前往。

詹碧云道骨仙风、超凡脱俗,固知王祜并非平庸之辈,所以一请即至。詹碧云一旦抵山,即与王祜议洽规划,欲有光大道教事业之意,于是与王祜一道开山治观,“凿石卷砌,穿洞架桥,备极精巧”。

詹碧云与王祜等王氏族人密切合作,共襄三清山道教大业,并为道观住持40余年,终使三清山道业大振,成为三清山道教事业的开创者和主持人之一(参见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太原王氏延溪重修宗谱·延溪王璁公传》)。逝世后王氏以其协助创建三清道境的功绩,特葬于“螣冈”,并不惜耗费巨资为其营建大型墓地,题名为“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三清福地螣冈的“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陵墓极像南京明孝陵。“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三元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的三清宫楹联,传为建文帝所题。

他隐居三清山脚下后,便在王祜的帮助下,把早禾田周边大块的地域改名为昄大。字典中有关于“昄”字的详细解释。

昄大的“昄”,“反日”为月之意,日月同辉、日反为“明”,昄大实为“大明”。詹碧云,根据昄大本土方言,“詹、云”按口音分别念作“建、文”,同时“碧”字上半部“王、白”共九画,下半部“石”字五画,“王、白”又可组合成“皇”字,有九五之尊,皇帝之意,“詹碧云”三字经推断,疑似建文皇帝。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