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行程线路定制旅游三清山门票三清山酒店三清山交通特色看点三清山美食三清山特产旅游贴士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指南>> 特色看点>> 道教古迹

漫话三清山

站在玉山县城之南的武安山巅,翘首北望,只见在那云雾缭绕的天际,山峦起伏,犹如一只只潜艇,在茫茫云海中时起沉时浮,忽隐忽现。云雾落处,三峰突兀而起,直插云天,雄居群峰之上,这就是新崛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的玉京、玉虚、玉华三峰。这片山峦也因这三峰并列,拔地摩天,似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三神并肩端坐其巅,遂得名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玉山县西北部,北界德兴县皈大乡,地当赣、浙、皖、闽之交。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古称“东南望镇”,曾是道人结庐炼丹之地,据说,得道者就是从玉京峰顶那块巨大的“升天石”上升入仙境的。由此,三清山被誉为:“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 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首先上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可以说,三清山的开发与颓败,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

  到了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方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 周) 证圣元年(639)年,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 今江山市) 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 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 ) ,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这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 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 ( 出家 ), 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 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 ( 不出家 ) ,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 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 << 游三清山记 >> 中说 , 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 张天帅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三清山距龙虎山仅300华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自了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等各种祭品。

  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这种朝拜仪式当时已成为民间一年一度重大的道教活动。

  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 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并重建了三清观,改建了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 四周配以石墙, 内供玉清, 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可以说这时的三清山已成 为明代道教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一座宝库。这座宝库,引来了各方方士云集其中,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朱熹、王安石、陆游、杨万里、汪应辰、赵蕃、夏浚、丁玑等都先后 慕名而来、登山揽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蓍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两 度游历玉山,在他的游记《江右游日记》中,对三清山作了明确无误的记载。

  清兵入关后,道教继续得到推崇。龙虎山依旧是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三清山与龙虎山道缘息息相通,香火自然 是有增无减。 康熙年间,抚州、南丰、福建等地方士纷纷迁来,三清山道教形成了抚州、南丰、福建和玉山本地四大派系,尤以玉山本地势力最大。为了更好的组织道教活动,县里设有道委司,对 上负责接受龙虎山 天师府的旨意,对下负责指导所属宫宇的教务活动。此时,由于方士骤增,教务活动愈频繁,三清山在道教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全国的知明度也随之有了提高。雍正四年( 1726)御制《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所附的《广信府疆域图》中,正确地标出了三清山的地理位置。

  乾隆登基以后,兴佛抑道,道教在全国的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从此,渐渐衰败,并一蹶不振,三清山道教也随之受到致命打击。嘉庆十八年( 1813) ,三清宫毁于大火,后虽经玉山、德兴两县方士化缘重建,但其规模已远不如从前。咸丰年间,县城的道委司毁于兵燹,从此,三清山道教日趋泯灭。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三清山成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国民党政府为了镇压人民革命,派重兵围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三清山一度战火纷飞,方士先后离山而去,山上的道教香火濒临灭绝。

  建国以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和尊重,山上大量文物古迹得到党和人民政府妥善保管。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对三清山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航空测绘。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清山的开发工作被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1983年元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开发以三清山为中心的赣东北旅游区,并拔出巨款用于开发三清山风景资源。

  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邀请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120余人考察、评议,大家一致认为三清山是我国第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可与黄山相媲美,堪称黄山的姐妹山。特别是“女神”之俊俏,“巨蟒”之奇伟,“观音听琵琶”之传神,可谓举世罕见。有的学者题词称“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1986年,国家拔款建成上山阶路12公里,将各个景点相互沟通。

  1988年,国务院批准三清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二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清山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从原来10万人次增长到50万人次以上。随着三清山旅游服务事业的发展,三清山将以她绚丽多彩的风姿迎接更多的国内外宾客。

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
三清山旅游信息查询公益平台,图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