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三清山最适合老人登山
“十一”黄金周后,进入10月中旬,这是一年中出游性价比最高的时段之一,而且天气格外适合出游赏秋,
三清山,一座集奇、险、趣于一身的山,一座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大气磅礴的山,一座需要你的体力、磨练你的意志力的山,一座空气清新沁你心脾、令你倍感心旷神怡的山,一座离开了还忍不住回头望、在梦里会想起的山。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正值国庆长假之时,我和同事们一行目睹了三清山的别样风采。尽管在乘缆车上下山时,由于人多,我们排队等候了很长时间,等待是难熬的,但这点辛苦一点也消减不了三清山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惊奇。
三清山的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秋日的三清山千峰竞秀,层林尽染。坐在全长两千四百多米、上下高差近
这样经过两三个波折,我们到达了海拔
三清山的另一奇是松树。这是穿梭在长有最茂密植被的一段路上,待脚下比较平坦时,我抬眼望去的突然发现。眼前接连不断地迎来一排排松树,或一两棵,或三五棵,或直立着,或虬曲盘旋着向上生长。可不管干支的姿态如何,顶上的一簇簇树叶一律平平整整、层层叠叠很有秩序地紧挨着排好,而且更奇特的一律向右侧伸展。我一路走一路看,一直关注着松树的长势,无一例外,一律歪向右边。同事们一起讨论起这个奇怪的现象,得出结论:光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风向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我们发现,阳光从山坡的右边照射,风从左边吹来,这样很有可能导致松树棵棵不约而同向右长的奇景。我想:黄山有棵迎客松,成了黄山的宣传标志。几年前我到黄山旅游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今天在三清山再见高山松树,觉得三清山的每一棵松树都好像是黄山的那棵闻名遐尔的迎客松,甚至长得更奇特、更苍翠,因为多,带给游人更多的情韵。它们不仅迎客,从整齐的身姿看,犹如待阅的士兵,等待游客们的检阅。
三清山的险趣全在“西海岸”,这是一条长达三千多米、开凿在悬空山壁上的栈道,蜿蜿蜒蜒伸向前方,从栈道的头望不到尾。走在栈道上,时宽时窄,时而通直,时而弯曲。低头看去,有时谷深千米,秋风一阵劲吹,令人不胜头重脚轻、腿脚发软、意乱眼迷、摇摇欲倒,大叹“险哉”!再也顾不上风度和仪态,手脚并用,扶着岩壁或铁栏杆,颤颤巍巍地快速过去,否则如果再慢一慢、想一想的话,估计腿会酥软得不听使唤,心会跳得蹦出来,那你就别想再过了。其中有一两位女同事就只能在男同事的搀扶下,胆战心惊地走过来。看得出,即使这样,即使安全地过来了,她们还心有余悸,感到后怕。我们在这条堪称“西海岸”的栈道上紧走慢赶整整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如果体质较弱、中途停留休息次数多且长的话,那时间就会拉得更长。
更考验人们胆量的是在栈道接近尾声处,有一块在栈道外再向外延伸的用透明厚玻璃嵌着的悬空四方形地方,一些同事都走过去站在上面来一次凌空拍照的体验。我一直观望着,几欲走近但又退了回来。同事们喊:“谁还要站在玻璃上拍照?没有的话我们就出发了。”上吧!我在心里对自己喊,尝试一下这颤抖的感觉,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紧紧抓住那半人高的栏杆,在玻璃上迈了平生最轻的三步,就不再向前走了,好像再走一步就会从悬空的玻璃上像鸟儿折翅般坠落。我尽量保持不动,脚底不使劲,把重力分一些到手臂上,就这样战战兢兢地站在玻璃上。我想:拍照时的表情该是怎样的不自然,微笑浮在脸庞上,而心里却是惊是惧。按下快门,同事说“好了”之时,我竟不敢迈步走,一低头,脚下峡谷幽深,深不见底,峡谷里的树在随风摇摆,好像在向我呼喊:下来吧,与我们做伴。我心猛地一抖,抖得厉害。不能再犹豫了,我旋即在心里喊“冲啊”,三步的距离让我心跳加速一百八,好像这是一段生与死的距离。惊险体验,在三清山,在三清山的栈道上!
在一天行程结束时,我也不禁发出与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吃惊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三清山举行首届中韩登山友谊赛
- 下一篇:登三清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