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游步道登三清山

    南昌军乐节让我们夫妻大饱了眼福。根据计划,晚上必须要赶到玉山,在那里住宿,第二天上午到达三清山。在玉山下了火车,住宿在玉威宾馆,离火车站100米左右。说是宾馆,实际上是一家庭旅馆,由于是淡季,价格不高,双人间、有热水、电视,床铺很干净,老板娘也很热心,为我们联系了明天上山的拼车。第二天由于和我们一道拼车的几个人临时改变计划耽搁了。于是,只好赶到玉山车站乘坐班车上山。到三清山就想看日落日出和云海。我们选择的是二日游。夜宿三清宫,在紫烟石上观日落,第二天在玉京峰上观日出,因为这个位置正处于这条线上的中间地带,是最佳宿营地。到达南山索道已经是九点半钟,我和妻子整理了一下背包就开始徒步登山。三清山南部索道全长 2500多米,基本上是沿着步道架设的。一般的人上山需要一个半到二个小时 ,为保存体力,保证明天下午有一定的体力下山,我们选择慢一点,也好欣赏步道风景。这是步道上山的大门,三清山最初的开发成果。那时还没有索道,这里是上山最近的步道。据说,原来上山还有两条步道,开发者为便于管理,发挥索道的效益,破坏、封闭了它。三清山索道沿着步道修建,步道缘溪而上,一路上松鼠等小动物大胆地从路旁闯出,鸟儿也在树丛中鸣叫。可惜一张图片也没有拍摄成功。这天是周四,步道上山的游客极少。观青赏曲,三清山十大绝景之一。观音赏曲亦名观音听琵琶。天气晴朗时,在梯云岭泻玉桥下方石阶游步道东侧的琵琶亭附近,朝梯云岭方向远眺,可在奇峰白云之间,看到左侧一石峰形似观音,双手合十于胸前,侧身面东而坐。右边一石峰形同老僧端坐在观音之前,面南而坐,左手抱琵琶、右手拨弦。周围高山流水,泉瀑传音,风起云涌,峰峦缥缈。
泻玉桥,离琵琶亭不远处,有石砌泻玉桥。相传春秋战国时,著名的采玉工卞和家就住在三清山山下。卞和遵从父嘱,历经千辛万苦,费时3年,在今泻玉桥旁的深潭中发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谁知楚厉王及朝臣不识玉,责其欺君,罚砍去左脚。八年后,卞和再次去郢都,献给继位的楚武王,结果又被砍去右脚。楚文王继位后,卞和第三次去郢都,抱着璞玉哭倒在殿上,双目流血。楚文王命人当庭戳开璞玉,果然里面包着一块极为珍稀的玉,洁白晶莹,在夜色中闪闪发光,有如一轮明月。此时去看卞和,发现他已瞑目而逝。楚文王于是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厚葬卞和。后人在发现玉的地方造了一座石桥,取名“泻玉桥”,以纪念卞和。
    我们去时。三清山因久无雨,泻玉桥下已少水,这一观观青赏曲绝佳之地失去了水的灵气。
路过途中供游人休憩的“石川亭”,像这样的亭子还有一个叫“叠翠亭”。一边休息,一边欣赏周边的风景,觉得名字起得恰到好处。在这里我们第三次超过了徒步上山者。
这是“精岩茶庄”,供游人休息喝茶的地方。茶亭内整洁、清净,是一个赏景佳处。
到这里,到达索道的步道我们走完了一半。
全程三十五分钟的索道在哼着,我们一对半老的不老的夫妻还是亦步亦趋地上行。

    我们正在登第三座山,早有思想准备,泄劲的不会。
站在索道站上,时间十一点还差一点。回首行走的大约三公里的上山步道,远处起点也不可见,缆线上吊笼也在眼线中慢慢消失。

    欣赏眼前的美景,沐浴着缓缓吹来的山风,看着那些被自己拉下,还在向山上一步一步攀登的游客,咀嚼着自己带上来的食品,那种积跬步,至千里,人近晚年,心境不老的感觉顿时让自己更加兴奋。


感动 同情 无聊 吃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图文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