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天下 装备最关情

要问首届户外文化节中最热门的词是什么,那无疑就是:户外装备。从开幕式上的户外装备展,到交流会上拍卖的车载GPS,如今,出门徒步没有冲锋衣、徒步鞋,会被认为是新驴的。

  回想起从前,王铁男自己用缝纫机轧出来的帐篷走遍新疆,为什么现在,徒步装备变得如此复杂?趁着户外文化节的召开,本报记者带你去听听老驴们对户外装备的认识和他们与户外装备的故事吧。

  那年,老驴八叉一双解放鞋、一个50元的小包和一个50元的睡袋就上了博格达

  八叉也是个老驴了。八叉从2002年加入“驴途”,他的第一次徒步选择的就是博格达,作为一个新疆人第一次徒步选择博格达这很正常。可是对于自己第一次的徒步装备,八叉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双解放鞋、一个在商贸城买的50元的小包和一个50元的睡袋。就靠这个装备,八叉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博格达之旅。回来之后,虽然装备遭受到众人的“鄙视”,可是不少人还是向八叉打听,50元的睡袋在哪里买的。

  “好的装备的确是徒步的保障!”谈及那次徒步,八叉至今都记忆犹新。第一次出门,那个50元的包,现在想想那个包也就20元的样子,被奸商给黑了,缝了几针就上博格达了。

  没有想到的是,解放鞋上山下山顶脚,把一个脚指头的指甲盖给顶掉了。50元的睡袋冻得浑身发抖,做了一晚上的噩梦。第二天同行的山友问:“昨天晚上干吗呢,一晚上喊打喊杀的!”八叉无奈地说:“打了一晚上的半条。其实不是不想买,只是当时乌鲁木齐的户外用品店不多,能买到适合自己的装备,很难,那个时候的户外装备卖得太贵了。”

  如今,八叉的装备不算很好,可是很实用。睡袋坚持用中空棉的,中空棉睡袋价格也就在120元左右,如果去太冷的地方,就套两个。没有买专业的徒步鞋,现在他出户外一般都是穿中帮军用鞋。

  鞋帮的高度有两个意义,一是保护脚踝不易扭伤,这在一些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尤其如此,鞋帮高可以保护脚。二是防止异物进入鞋内,如一些昆虫、有刺的植物种子等。军用鞋价格便宜,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比专业的差。

  如今那一次攀登博格达的装备只剩解放鞋了,其实在徒步过程中这个解放鞋也是蛮有特色的。第一这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东西,便宜,防滑性不错,体积小。你脚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宿营时总得换下来放松一下吧。几百块的涉溪鞋在白马这种溪流里却有个无法避免的毛病:鞋帮的网眼老是进沙子,倒是解放鞋挺顶事。其实简单的东西也有好处,就是看你如何使用它。

  如今,谈到户外运动,就会和户外装备挂钩,户外装备降低了危险系数,让更多人都可以参与

  “2000年开始徒步的时候,根本没有装备的概念。”提起自己的第一次徒步,小羊笑着说,那是一个装备意识还没有觉醒的年代。那个年代出去玩,就是穿的休闲一些,现在他还记得那个时候在商贸城买的60元的背包。上山了才发现背带扣不结实,不过还好坚持了下山,回家后赶紧缝缝。装备意识的觉醒要到2001年,那一次去车师古道,因为要走5、6天,所以需要个大包,当时对大包没有什么概念,究竟要多大也说不清楚。

  后来在商贸城转了半天,买了个200元的大包。那个摊主是个卖小包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进货进了几个大包,正发愁呢,结果他们几个去车师古道的一来,都给买光了。摊主挺高兴,所以给的价格也不错,现在看起来那个包也能卖个300元。那是仿正品的包,背负系统也有,是个不错的包。从2001年一直用到了2003年,2003年后换了一个千元的专业户外背包,Karrimor背包。

  其实背包选购,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首先肩背带的调整范围必须和背部的长度相符合,才能使重心落在理想的位置,臀带必须能扎在胯骨上。背起背包时还应能从后面看到臀部及双腿,身材较娇小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背起背包时从后只能看到背包及小腿,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危险的。购买背包之前,要测试背包背起来的感觉、背负调整范围是否合适,背上背包后应检查内藏铝条弧度和背部曲线是否吻合。肩背带和背包连接处须低于肩膀5~8厘米,而且肩背带和背包间的空隙要小。胸带则可调整肩背带在胸前开合的宽度,并使肩背带能在肩膀上较舒服的位置,且能防止背包晃动。装填时要把重量调整到肩部和臀部之间,使不同的肌肉部位都能分担重量。

  现在谈到户外运动,就会和户外装备挂钩。每一次徒步都会将装备要求写进去,应该说户外装备对户外运动的助力还是很大的,毕竟户外装备降低了户外运动的门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来。而且户外运动的分类越来越多,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升高。专业的户外用品适应这个潮流而出现了。

  误区,一次全部配置齐;喜欢就买,不管有没有用

  现任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副主席的王铁男,有一个“天山派野蛮登山家”的外号,这个外号和他当时的装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9年开始登山的时候,他们用防雨布自制两个帐篷,一个是6人的,一个是3人的。这两个帐篷陪着他们翻越博格达峰3650米的三个岔达坂,翻越4400米的南湖雪山、3850米的依肯起达坂,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入了楼兰古城,一直到1993年用坏了为止。“当时不自己做没办法,因为国内没卖的。”提起那个自制装备的年代,王铁男依然振奋不已。

  “乌鲁木齐的户外用品大约是在1999年左右开始兴起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户外产业了。”王铁男回忆说:“现在出门都会用专业装备了,可是对于刚进入徒步的新驴们来说,选择户外装备不要刻意追求太贵的东西。”

  有两年徒步历史的小兔与王铁男的感觉很接近。小兔认为新驴购买装备存在着两大误区。第一是一次全部配置齐;第二就是喜欢就买,不管有没有用。对于新驴,小兔建议:户外装备宁少勿滥,追求精巧与实用。

  走过南山、喀纳斯、东天山、库木塔合的小兔现在有一双两百元左右的中帮徒步鞋,还有一个50升左右的小包。因为不参与一些危险系数大的徒步活动,所以小兔并没有拼命的购置装备。小兔说:“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如果一味地追求装备,崇尚装备论,户外活动将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没有能适应恶劣天气和复杂地理环境的装备,也会使你失去对户外活动的乐趣,甚至发生一些意外。”

  小兔常常遇到新驴问她:自己该买什么样的装备?“其实就是购买自己需要的!”这个时候小兔会这样回答。可以根据两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一是买装备看你需不需要,你的活动范围有什么地域特点等。如自己基本上在春夏秋三个季度出行,就不需要1500克的羽绒睡袋。很少去高海拔的地带就不买高山帐,北方风大,就应买一件质量较好的冲锋外衣,要做到物尽其用,没有必要做到一次到位,其实每件装备的设计都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群体定位;二是你的兴趣是否始终如初,是否考虑过兴趣的延续。如果发现自己这辈子都离不开徒步了,那就持续从低档开始,随着兴趣和线路的增加,逐步完成户外装备的积累与升级。

  相关链接

  户外装备分类

  在首届户外文化节开幕式上,记者见到了老驴壁上童年。壁上童年从2001年开始加入户外徒步活动,并渐渐成为户外装备的专家。记者请他给讲讲户外装备是怎样分类的。壁上童年主要介绍的是难度较低的户外运动所使用的装备。这个难度较低,就是指现在户外活动中占百分之七十的浅山穿越,例如:南山菊花台的夏季穿越,此类难度所使用的户外用品及装备。

  我们通常说的装备主要是指,野营、旅行这一类,这类装备可以细节划分:装备、服帽、小件,三部分。装备包括:帐篷、睡袋、背包、防潮垫;服帽包括:徒步鞋、冲锋衣、冲锋裤、遮阳工具;小件是指:炉头、头灯等等。这三类户外用品囊括了一次浅山穿越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帐篷、睡袋、防潮垫是睡觉时使用的。帐篷多按容纳人数划分;睡袋按抗寒能力划分;防潮垫主要是抵挡地的潮气,大多按材质划分。徒步鞋、冲锋衣裤是为了适应户外徒步需要,而设计的功能性服装。这些功能包括,衣物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其次就是为了徒步的特殊要求而诞生的抗风、防雨、透气。一般来说抗风和透气两种功能很难融合到一起,但是冲锋衣裤通过使用一些特色的材料做到了这一点。

  户外运动装备还有很多,登山类的登山绳、岩石钉、安全带、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铁锁、绳套、岩石锤;攀冰用的小冰镐、冰爪;滑雪用的雪杖、头盔、雪板、高山眼镜、滑雪服;指引方向和行程的GPS、罗盘、高线地图等等。数量数不胜数,如今户外装备已经发展成一门学问。对于户外装备的复杂化,徒步人群一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太复杂,影响了户外徒步的乐趣;另一种是,复杂化的装备是专业户外运动的保障。


感动 同情 无聊 吃惊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图文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