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望三清

三年申遗路

7月8日,从加拿大魁北克传来喜讯,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通过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填补了我省无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空白。
至此,三清山历经多年的申遗梦想终于成真。
激情时刻,回首过去,申遗岁月里走过的每一步竟是那样的清晰。

初战失利
三清山奇中出奇,秀中藏秀,是造物主馈赠给人类的无与伦比的瑰宝。景区内既有花岗岩峰林、石灰岩溶洞、流泉飞瀑等自然景观,又有我国传统道教古建筑群、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呈现出“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的特色。更有十里杜鹃灿烂,古老松林郁郁,四时雨雪晴照,朝暮云雾变幻。
2004年3月,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全国风景名胜协会会长赵保江和建设部风景园林司司长王凤武考察三清山时,称赞三清山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
2005年,三清山开始了追梦之旅:冲刺世界自然遗产,推动三清山更快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申报“世遗”,对首度出击的三清山而言,无疑是艰巨的挑战。当时,全国已有100多个申报单位向国家提出申报世界遗产,其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60多个,而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每年一个国家只可以申报两个遗产项目,其中自然遗产项目一个。迄今我国也只有30多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世界自然遗产在三清山之前只有6个,其竞争之激烈、审查之严格可见一斑。
确定之日起,三清山申遗就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出“重头戏”。省、市都先后成立了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申遗,开始了一系列扎实而又紧凑的准备工作。
缺少资金,缺少人才,缺少资料……,三清山人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奔走考察,收集信息,请教专家,学习取经,申遗工作按倒计时全面展开。短短一年时间,他们进行了科学考察、收集申遗信息、开展学术研讨、准备文本资料等大量工作,并最终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云南苍山洱海、山西五台山等3个申报项目一同进入了国家重点申报项目名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05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世遗申报项目专家评审会上,专家认为三清山科学阐述遗产价值的资料少,科学论证不足,三清山在这一回合中被淘汰出局。

埋头科考
尽管出师未捷,尽管好梦未圆,但依然让三清山人受益匪浅。一年的申遗路,使三清山人真切地体味到了申遗的艰辛,深刻地领悟到了申遗的真谛,同样让三清山人倍添了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一年的申遗路,更让三清山人清醒地意识到了自身的差距:申报起步晚、科学论证欠缺、国际交流和人才匮乏、文本资料准备仓促等等。2006年,三清山埋头做扎实的基础性科考工作。先后邀请了30余批次160多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三清山。2006年3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签订合同由其承担三清山地质地貌景观研究,2006年5月邀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就三清山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考察,2006年7月召开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进行国际对比,等等。
前来考察的中外知名专家齐声惊叹:三清山,西太平洋最美丽的花岗岩峰林。在专家们的惊叹声中,三清山义无反顾地行进在申遗的路上。
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对比,三清山突出的、普遍的遗产价值进一步突显,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美学价值得到国际公认,并取得了《三清山地质地貌及生物多样性论文集》《三清山生物多样性图谱》《三清山动植物标本集》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大大提升了三清山的科学内涵。
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三清山的规划和保护也随之跟上。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形成了“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的新理念、新共识,描绘出了景区和谐发展的一幅幅璀璨画卷。按照申遗要求,2006年8月1日,《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用世遗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保护措施来“经营”三清山,使申遗的过程真正成为保护的过程,塑造三清山的世界级品牌,推动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双赢,实现三清山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峰回路转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07年1月,一个电话从北京打来:由于某种原因,原来准备报世界双遗产备选项目的山西五台山退出,它的席位由三清山顶上。
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可此时,三清山人已顾不上欢呼,因为,离规定的申报文本送达法国巴黎的时间只有短短2天。
将所有资料文本装订成册,送国家建设部签字,因签证原因紧急联系香港理工大学吴振扬教授飞巴黎送申报材料---三清山人沉着冷静,争分夺秒,分头行动,终于赶在最后一刻将这些工作全部完成。
2007年1月底,三清山从全国16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政府2008年唯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至此,三清山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全力迎考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就是要站在全球的高度,按照国际标准,更好地保护三清山,在保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三清山的地貌美、生态美。
2007年,三清山把环境整治作为申报的中心工作,拆除违章建筑,恢复自然景观,提高管理水平。
三清山采取集中力量、先易后难、由北向南推进的工作思路, 快速完成外围和沿线的违章拆除、广告清理、植被恢复和环境绿化等; 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取得驻山企业的大力支持。当年,投入资金2.2亿元,完成了山上12家宾馆旅宿下迁,对景观有影响的宾馆全部拆除,关闭采石矿和污染企业。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清山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得到有效保护,攀岩工、环卫工每天巡回收集垃圾,统一下山装车运往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管委会筹资新建的自来水厂,保证了游客用水的供应,解决了人与自然争水的问题,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水体环境。游步道上的树全部进行保护,宁可人让树、路让树,不能砍倒一棵树。
2007年10月18日,三清山在期待和忐忑中迎来了世遗考官彼得•沙迪先生。18日至22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彼得•沙迪实地考察了三清山,他高度赞扬了三清山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他说:“三清山有世界上最突出的自然资源,具备了世界级的保护管理水平。三清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是中国其他景区的榜样。”

梦想成真
时间定格在北京时间2008年7月8日5时18分。三清山在加拿大魁北克成功问鼎,被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三清山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认为: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区边界合理,有效地保护了景观的自然性和维护景观品质所必需区域,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
世界自然遗产是品牌的桂冠。无数的事实表明,世界遗产地都是旅游胜地,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优秀的自然资源就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得到永久保护,极大地提高三清山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正如市委书记蔡晓明所说,申遗成功,三清山实现质的跨越,我们将认真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按照国际水平把三清山保护得更好,管理得更好,让全世界人民都相信三清山是好样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爱护这座美丽的大山。

望三清热线电话:0793-8118873 18079312866